什么是红外光

 作者:网站管理员
 日期:2022-02-23
 浏览次数:506
通俗来说,红外光一般指红外线。 红外线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,是电磁波谱中频率为0.3THz~400THz,对应真空中波长为1mm~750nm辐射的总称。它是频率比红光低的不可见光。


在物理学中,凡是高于绝对零度(即-273.15℃)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(以及其他类型的电磁波)。现代物理学称之为黑体辐射(热辐射)。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: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。红外线具有热效应,能够与大多数分子发生共振现象,将光能(电磁波的能量)转化为分子内能(热能),太阳的热量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。
 在电磁波谱中,把位于红光之外,频率比可见光低,比微波高的辐射叫做红外线,红外线肉眼看不见,属于不可见光。
 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,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,又称为红外热辐射,热作用强。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,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,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。结果发现,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。因此得到结论:太阳光谱中,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,这就是红外线。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介。红外线的英文名是Infrared,其中的infra-意为意为“低于,在…下”。
 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,即近红外线(高频红外线,能量较高),波长为 (3~2.5)μm~(1~0.75)μm 之间;中红外线(中频红外线,能量适中),波长为 (40~25)μm~(3~2.5)μm 之间;远红外线(低频红外线,能量较低),波长为1500μm~(40~25)μm 之间。红外线(尤其是远红外线)具有很强的热效应,它能够与生物体内大多数无机分子和有机大分子发生共振,使这些分子运动加速并相互摩擦,进而产生热量,因此红外线可以用于加热,也可以应用于分子光谱研究中。